- 教学动态
- 教学动态 ➤
我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下发了《关于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结果及专家组考察报告的通知》(教高评中心函[2018]12号)专门通知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顺利通过,同时转发了评估专家组考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山西省政府、省教育厅和晋中市政府对我校的评估工作高度重视,省教育厅厅长、高校工委书记吴俊清参加了见面会并作了讲话,还转达了主管副省长的具体意见。反馈会时,教育厅党组成员、省考试中心主任马骏参会并讲话,晋中市常务副市长王建中到会并讲话,他们都表达了对我校的关注并表示今后要对我校的办学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进校考察期间,专家组听取了孙西欢院长的整改工作报告,集体考察了部分实验室和有关教学设施,深度访谈校领导和职能部门领导32人次,走访了14个教学单位、10个职能部门和3个教辅单位。听课14节,查阅7个专业、10个班的412份试卷,10个班次313份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召开了1次座谈会。
《报告》指出,我校在以刘玉平书记、孙西欢院长为首的新一届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对评估工作极为重视,把评估整改视为关乎学校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坚持“全员整改、全过程整改、全方位整改”,把评估整改一次次推向高潮,整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力推动了学校办学事业的健康、全面发展。
《报告》强调,学校领导有力,干部职工爱校如家,全校状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第一,学校党委从学校办学事业大局出发,从爱护干部、对干部负责的政治责任出发,敢于担当、敢于作为,解除了100多名干部的存疑问题,使这么多学校的中坚力量放下精神压力、解除思想包袱,振作精神、轻装上阵,为学校整改工作扫除了障碍。
第二,大力度交流干部,调整中层班子,优化了班子结构,激发了干部状态,干部交流任用充分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
第三,书记校长率先垂范,领导班子齐心合力。刘玉平书记、孙西欢院长受任于危难之际,不负上级组织和学校广大干部职工的期望,对事业极其负责,对工作极其投入,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贪黑起早忘我工作,为全校干部职工做出了很好的表率,深得全校教职员工的拥护和爱戴。学校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各负其责,保证了整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全校干部教师的爱校情怀和工作干劲令人感动。评估使全校干部教师展现了可贵的爱校情怀,焕发出空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接到通知到专家组进校,只有半个月的时间,从材料准备到各项迎评环节是千头万绪的系统工程,进校考察的各项工作组织得如此周密,一是看得出两年的整改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二是检验到了晋中学院人特别能战斗的组织力和执行力。
各位专家每走到一个教学单位,都会被干部教师通过整改展现出的明显变化和对评估的高度关切、对学校建设发展的深切情怀所感染和感动。
《报告》强调,学校进行了认真的评估整改,成效明显。
第一,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学校办学思想深入人心,全校上下凝心聚力。学校的顶层设计完善,指导思想明确,办学思路清晰。制定了学校十三五规划;三次制定整改方案,一次比一次细化和深入;开展转型发展的学习讨论,明确转型思路;特别是孙校长来校后组织了全校各个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的19次调研、汇报、研讨会,既实现了任务驱动式的大练兵、大交流,也实现了校长办学思想与干部教师的大沟通,又有效鼓舞了全校的士气。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研讨,学校的办学思想得到了上下贯通,在专家深入基层访谈时,各单位都能够说出比较清晰的办学理念和思路。
第二,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一是充分利用地处大学城的有利条件及校企合作的渠道,增加了外聘教师,改善了生师比。二是制定了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办法,从5个渠道培养和认定,使学校双师双能型教师增加到305人,占比达到40.7%。三是按照专业需要引进人才,两年来引进博士21人,硕士16人。四是近两年教师中有8人晋升教授,53人晋升副教授,使高级职称教师比例由21.7%提高到31.2%,职称结构得到优化。五是加强了青年教师培养,通过凭培训合格证书上讲台、与老教师结对子、教学能力考核、到企业挂职锻炼等多种渠道促进了青年教师成长。六是提高了专业带头人的职称结构,非高级职称教师任专业带头人只有1位博士讲师。七是加大了辅导员人员配备,使专职辅导员由35人增加到84人,达到了教育部要求的标准。
第三,强化了实践教学,实验实训明显改进。一是优化了培养方案,课内理论学时由2600-—2700减少到2200—2300,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同时为学生开展第二课堂专业实践提供了更多的自由时间。二是加大了实验室建设力度,近三年每年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三是制定了实验室开放制度,加大了面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获奖总数由2014-2015学年的41项增加到2016-2017学年的83项,其中国家级奖项由5项增加到16项。实验室利用率由30%提高到60%。四是充实了实验室人员,加强了实验指导力量。
第四,加强了专业建设,学科专业布局明显优化。一是构建了工学类、管理类、文化艺术类、教师教育类四个专业集群,并明确了每类集群的发展方向,细化了各自的培养目标,体现了不同专业集群应有的培养特征。在每个集群遴选一个优势专业重点建设,以突出集群特色。二是整合了学科布局,捋顺了学科专业归属。撤销了公共管理学院,组建了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将几个相关专业归属管理;组建了数理学院,将物理与数学专业归属管理;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划归到经管学院。三是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增加新专业,申报成功5个新专业都是工科,其中3个是新工科,进一步优化了专业结构。
第五,加强了课程建设,成效明显。一是重新修订2016级培养方案,由12项公共能力加N项专业能力构建了能力目标体系,构建了能力矩阵,明确了每门课程应培养的具体能力;大力度减少了课内理论学时,增加了独立设置的实验课。二是加强了课程教学改革。高等数学实行分类分级教学;大学英语实行规定加自选、线上加线下、口试加机试等多种方式改革;数据结构课程利用蓝墨云班互联网技术实施翻转课堂教学。三是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明确了格式规范,完善了基本要素。四是增开了大量的选修课,公选课门数由66门]增加到186门。
《报告》强调,整改推动了转型发展,进一步理清了办学思路。
学校把评估整改与长远建设相结合,提出高水平通过评估的目标。学校响应国家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部署,不失时机地制定转型方案,全校范围内提高和深化了对如何办好应用型高校的认识,明确转型发展就是要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这些都是办好应用型高校的关键要素,这些认识的强化,使得学校的办学思路更加清晰。
评估整改,体现了学校提出的“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重塑学校形象,推动转型发展”的工作思路,展现了全校干部职工负重前行、百折不挠、爱校如家、忘我奉献的精神状态和可贵情怀,每一位晋中学院人都经受了特殊时期的严峻考验。整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推动了学校的全面发展。
《报告》指出了评估中发现的问题:一是进一步加强各个专业集群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学校在整改过程中构建了四个专业集群,并细化了每个集群的培养目标和人才特征。有些专业还构建了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机械学院,提出企业就业方向的工程师加技师和职业教育师资方向的工程师加讲师的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机械专业多年来坚持毕业证加职业技能证的双证培养模式,学生毕业时除了有毕业证和学位证,还都考取了国家劳动保障部技能鉴定中心的职业技能证。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无论是读研究生还是到企业就业都很受欢迎。这样的培养模式是符合应用型转型要求的。但是这样的做法在全校还不够普遍。二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专家们通过听课或走课发现,教师讲课都很认真,学生的听课秩序也不错,但是都是单向灌输式教学,缺少讨论和学生的参与,也没有问题的引领和任务驱动。这样的单项灌输式传统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应考,不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改革。三是进一步加大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推进力度。从学校现有的专业结构、师资队伍反映出学校的产学研合作还有待进步深入。校校合作、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的平台还有待进一步拓展,与企(事)业或行业合作举办专业、共建教学资源、合作培养人才、合作就业等方面空间还比较大。四是进一步提升国际化办学的水平,与国外院校实质性合作有待加强。
《报告》还对学校下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第一,建议学校各类专业都为自己的学生量身打造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转型发展中,真正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这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市场竞争能力的根本措施。第二,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组织全校性专题大讨论,精心设计、明确思路、试点先行,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开展起来。建议学校从小班课和两合班课堂入手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试点。推荐采用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改革。总的目标是让学生们学得来劲了。大体做法,一是教师从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中梳理出问题,把问题变成任务,这样的任务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内容,而是需要课外查阅资料、深入研讨才能做出来的;二是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任务,组织学生课外组内研讨、团队学习,完成任务作业;三是要求各小组形成任务作业报告,做成PPT到课堂上汇报演讲,教师点评,小组之间也可以点评。这样难免要占用一些讲课时间,所以要精讲多练,很多内容靠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己学会。第三,进一步加大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力度,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使学生到企业或行业的真实情境中进行专业实践,使教师与行业联合开展应用研究明晰产学研合作教育内涵,与企业、行业、政府对接,立足帮助解决企业行业、政府的实际问题,以项目的形式开展合作,把学生带入合作中。按企业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设置课程,吸引企业行业人员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第四,进一步加强国际化办学意识,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和调动二级院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国际化办学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师生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国际化办学的意义。加大对国际化办学的支持力度,鼓励更多的师生参与国际化办学。校领导要走出去,请进来,为国际化办学牵线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