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制体系旨在通过建立有效的教育引导机制、完善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健全的质量保障机制,促进校级管理层、中层管理人员、教师明确各自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所充当的角色,紧紧抓住“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三个关键点,推动实现“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应用性课程体系”“应用性课程体系→应用性课程实施(教学)”的三次转换,从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本成果是在全面把握和灵活运用“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的基础上,围绕“理论知识坚实、实践能力强”这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以晋中学院生物技术等3个专业的人才培养为个案,结合高等教育研究前沿动态和教学......
健全保障体系,改变应用型人才培养单靠教学部门和教师的现状
1.开展转变教育观念大讨论,建立有效的教育引导机制。
2.实行重点目标责任考核,建立完善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3.搭建制度建设体系,建立长效质量保障机制。
明晰服务面向,找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1.深入研究各专业服务面向和培养目标,分类确立四个专业集群的人才培养模式。
2.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推进落实“学历(学位)教育+职业能力素质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3.抓住“三个转换”的关键点,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断......
灵活运用“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学校内部建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外部体制机制的理论。建构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经费及制度保障机制,并在晋中学院先行先试,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教师热爱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经费确保教学、管理服务教学、后勤保障教学”的全员育人体系。
实现了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考核模式等“四个模式”的统一。从办学理念到教学实践、从办学思路到具体实施、从人才培养总目标到课程目标,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一以贯之。
深化细化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扭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成果首先在晋中学院全面推广。经过5年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上下贯通,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更加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明显加强,生源质量明显改善,社会声誉明显提高,社会支持学校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成果得到省内外兄弟院校的认可和借鉴。一致认为,晋中学院“四个专业集群”的构建、“12+N”能力目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整合理论课程、压缩课内理论学时、强化实践教学”等做法走在山西同类院校前列。
成果得到教育部专家张德江教授、李社教教授等的一致肯定,认为:晋中学院在“学历(学位)教育+职业能力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12+N”的人才培养能力目标体系、基于“专业能力矩阵”......
|